借阅:2 收藏:0

O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lc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潘吉星著

ISBN/ISSN:978-7-5004-9672-4

价格:CNY199.00

出版: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载体形态:911页 ;27cm

简介:中华民族有善于科学创新的传统,又是能广纳各国科学成果而有包容性的民族。书中亦谈及过去引进外来技术的事例。所述内容30%为开创性研究,其余则在前人基础上有新的推进。此书以放眼世界角度向读者提供以四大发明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科技在全球流动的一幅幅画面,起温故知新作用,学理分析及文字叙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于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各界读者阅读。

并列题名:O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lc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中图分类号:G322.9

责任者:潘吉星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史论》以国内外古今多语种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为依据,研究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史。挑选47项中国古代最擅长的科技项目,如:造纸、印刷、火药与火器、指南针、铸铁与炼钢中医药、代数学、天文仪器与历法、生物进化思想和炼丹术等。

    豆瓣作者简介:

    潘吉星,1931年7月生,辽宁北宁市人,1954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毕业。近六十年来研究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历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巴黎)通讯院士、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ByeFellow、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及日本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著有《中国造纸技术史稿》、《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天工开物校注及研究》、《宋应星评传》、《中外科学之交流》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书15种,以中外文发表论文190篇,主编《李约瑟文集》。现正写作《中国火药史》及《中国印刷文化技术史》。

    目录:

    前言
    本书所用西方文献缩写词说明
    第一章 综合篇
    一  中国对欧洲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引言
    (一)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二)中国天文学对欧洲的影响
    (三)中国工农业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二  从18世纪英使马戛尔尼访华看中国传统科技之西渐
    (一)英国使团访华的背景
    (二)英国使团带回欧洲的中国科技成果
    1.龙骨水车
    2.乌桕油蜡烛
    3.寥蓝等植物染料
    4.盆景技术
    5.有色棉花
    6.风扇车
    7,双动活塞风箱
    8.锌及锌合金
    9.防水密封隔舱
    10.航海罗盘
    11.盒子灯焰火
    12.多种原料造纸
    13.帆车一加帆独轮车
    14.金箔
    (三)李自标在中英科学对话中的作用
    三 《天工开物》在世界各国的传播
    (一)《天工开物》17-18世纪在日本的传播
    (二)《天工开物》19—20世纪在日本的传播
    (三)《天工开物》在朝鲜的传播
    (四)《天工开物》译成欧洲各国文字之初期
    (五)《天工开物》论桑蚕技术对欧洲的影响
    四 清代译成西文的中国科技著作
    1.《图注脉诀辨真》
    2.《本草纲目》
    3.《农政全书》
    4.《洗冤錄》
    5.《康熙几暇格物编》
    6.《周髀算经》
    9.《真腊风土记》
    10.《天工开物》
    12.《授时通考》
    13.《算法统宗》
    14.《蚕桑合编》
    15.《耕织图》
    16.《通天晓》
    17.《景德镇陶录》
    19.《滇南矿厂图略》(1843)
    21.《医宗金鉴》
    22.《陶说》
    第二章 数学与天文历法
    一 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其西传
    二 中西天文历法方面的交流
    (一)中国历法对阿拉伯的影响
    (二)中国赤道坐标系在阿拉伯和欧洲天文学界的流传
    (三)元代时传人中国的阿拉伯天文仪器及历算书
    第三章 物理学
    一 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在世界的传播
    二 温度计、湿度计的发明及其传人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历史
    第四章 化学与化工
    一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的发明及其在世界的传播
    (一)有关火药和火器的一般概念
    (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的发明
    (三)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的早期发展
    (四)中国火药术在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的传播
    (六)中国火药技术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传播
    二 中国漆器、髹漆技术的发明及其外传
    三 中国炼丹术的起源及其西传
    四 中国制瓷技术的发明及其西传
    (一)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制瓷技术的早期发展
    (二)中国瓷器在阿拉伯地区的流传
    (三)中国制瓷技术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
    (四)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五 明清时期译成汉文的国外化学著作
    (一)化学学术专著(11种)
    1.《化学初阶》
    2.《化学鉴原》
    3.《化学鉴原续编》
    4.《化学鉴原补编》
    (二)分析化学及实验化学(13种)
    (三)药物化学及农业化学(7种)
    (四)应用化学及工业化学(2 9种)
    (五)通俗化学读物(1 2种)
    (六)中级化学教本及教学参考书(28种)
    结语
    第五章 生物学
    一 达尔文与《齐民要术》
    二 达尔文涉猎的中国古代科学著作
    结语
    三 中国金鱼的家养史及其在东西方各国的传播
    四 中国茶和人参的起源及其外传
    (一)中国茶的起源及其外传
    (二)中国人参的起源及其外传
    五 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的植物交流
    第六章 农业
    一 中国水车、铁犁和耧车的起源、发展和西传
    (一)水车的起源、发展和外传
    1.水车的起源和发展
    2.中国水车的外传
    (二)中国传统铁犁的起源、发展和西传
    (三)中国耧车的起源、发展和西传
    二 中国养蚕术、丝织品和丝织术的西传
    三 从中国传人朝鲜的四种美洲原产农作物
    四 清代出版的农业化学专著《农务化学问答》
    (一)《农务化学问答》翻译的底本及其作者
    (二)《农务化学问答》的内容介绍
    《农务化学问答》上卷
    《农务化学问答》下卷
    第七章 医药
    一《本草纲目》在东西方国家的传播
    (一)《本草纲目》存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二 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医药交流
    三 1 8世纪旅日的中国医学家陈振先、周岐来及其著作
    第八章 造纸
    (二)18-19世纪传人欧洲的十项中国造纸技术
    (三)中国造纸术的再传人和欧洲造纸的近代化
    三 巴尔扎克的小说《幻想破灭》中的中国资料
    (一)《幻想破灭》的故事梗概
    (二)大卫·赛夏发明活动得益于中国技术启发
    (三)巴尔扎克笔下的插图本中国造纸技术作品
    第九章 印刷
    一 中国木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外传
    (一)有关印刷术的一般概念
    (三)中国活字印刷术在欧洲国家的传播
    1.欧洲木活字印刷之始
    2.欧洲金属活字印刷之始
    3.金属活字印刷在欧美各国的发展
    第十章 冶金
    一 中国铸铁、炼钢技术的发明和西传
    (一)中国铸铁和以铸铁炼钢技术的发明
    (二)中国铸铁、钢制品及其制造技术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
    (三)中国铸铁及以铸铁制钢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二 东西方黄铜、锌和白铜冶炼技术的起源和交流
    (一)东西方的黄铜
    (二)东西方的金属锌
    (三)东西方的白铜
    三 文艺复兴时期西洋科技巨著《矿冶全书》在中国的流传
    (一)阿格里柯拉的生平及其《矿冶全书》的内容
    (二)《矿冶全书》传人中国的早期概况
    (三)《矿冶全书》全译成汉文的经过
    (四)《矿冶全书》译本的出版及发行
    (五)崇祯帝对《坤舆格致》的朱批御旨及明代的覆亡
    第十一章 机械
    一 中国深井钻探技术的起源、发展和西传
    (一)中国深井钻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式震击器“转槽子”的发明
    (二)中国深井钻探技术的西传
    二 中国双动活塞风箱的发明、西传及其历史意义
    (一)活塞风箱问世前的皮囊及扇式鼓风器
    (二)中国活塞风箱的起源与发展
    (三) 中国活塞风箱和传动装置的西传
    (四)中国活塞风箱西传的历史意义
    第十二章 造船与航海
    一 中国造船技术中的重大发明及其西传
    (一)中国船尾舵的发明
    (二)中国船尾舵在阿拉伯和欧洲海船上的应用
    (三)水密隔舱在中国的发明及其西传
    二 中国先进的导航技术及其西传
    第十三章 人物篇
    一 清初人沈福宗在1 7世纪欧洲的学术活动
    (一)清代最早的中国籍旅欧学人
    (二)沈福宗参与《论语》的拉丁文翻译
    (三)中国儒家经典译作出版后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
    (四)沈福宗在法国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五)沈福宗在英国的学术活动
    (六)沈福宗与英国科学院院士胡克的交往
    (七)沈福宗归国途中英年早逝
    二 5世纪在日本的华裔学者王仁的事迹和贡献
    五 李约瑟一沟通东西方各民族与科学文化的桥梁建筑师
    (三)新时代的圣保罗
    (四)20世纪的一部重要学术经典
    第十四章 文化篇
    一 中国的箸文化及其在国外的传播
    (一)中国箸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二 中国的千字文文化及其在国外的传播
    (一)《千字文》为锺繇首撰
    (四)《千字文》的历史作用
    (五)《千字文》在国外的传播
    附录 本书作者用英文写的四篇论文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A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760115 G322.9/1 760115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6531640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