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绘战后香港电影 苏涛著
ISBN/ISSN:978-7-301-24231-5
价格:CNY45.00
出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载体形态:288页 图 ;23cm
丛编:培文
附注:本书获“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资助
简介:本书以香港电影为主要论述对象, 从历史、类型、文本等方面切入, 试图以新的框架和扎实的史料重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香港电影。
其他题名:重绘战后香港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2
责任者:苏涛 著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以香港电影为主要论述对象,从历史、类型、文本等方面切入,试图以新的框架和扎实的史料重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香港电影。
豆瓣作者简介:
苏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译有《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香港电影:余外的维度》。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 战后初期香港电影的文化政治
1. 香港左派电影的另一个面向--以大光明影业公司为中心
2. 时代转折、政治形塑与艺术探索--兼论1949年前后内地与香港电影的互动
3. 上海传统、流离心绪与女明星的表演政治 --长城影业公司的创作特色与文化选择
4.女明星的银幕塑形:李丽华与战后香港国语片
5.“南来影人”、流亡意识与传统的焦虑--卜万苍香港电影生涯侧影
6.“电懋”电影中的女性身体、现代生活方式与都市空间
第二部分 武侠/功夫片的类型、作者与文化想象
7.厚积薄发 一鸣惊人:胡金铨“邵氏”时期的创作 (附:胡金铨创作生平年表)
8. 浪漫暴力、男性身体与去势焦虑:张彻的武侠片、功夫片
9. 权力、性别与"形式的意识形态":楚原的奇情武侠片
10. 功夫、谐趣与传统的回归:刘家良的功夫片
11. 功夫喜剧:类型、风格与文化想象
第三部分 家国想象与本与建构
12.《秋海棠》与《红伶泪》:一株海棠,两种风情
13.《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传奇、古典美学与南来影人的“家国想象”
14.《董夫人》:主体欲望的诗意描摹与女性主义
15. 《精武门》:功夫、暴力与国族想象
16.《半斤八两》:嬉笑怒骂中的人性批判
参考影片 参考文献 后记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状态 |
A | 艺术图书借阅室(四层南) | 1234326 | J905.2/104 | 1234326 | 在架可借 |
A | 艺术图书借阅室(四层南) | 1234327 | J905.2/104 | 1234327 | 在架可借 |
A | 密集书库三(负一层东南) | 1234325 | J905.2/104 | 1234325 | 在架可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666937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