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对太极拳作为文化现象的身体人类学考察 Body practice and culture order :anthropological description of tai chi chuan as a culture phenomenon 杨大卫著

ISBN/ISSN:978-7-5112-5027-8

价格:CNY25.00

出版: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

载体形态:131页 ;23cm

附注:高校社科文库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简介:本书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太极拳作为身体实践与文化现象的整体描述。分别从国家、社会、日常生活、团体以及个人体验等层面对太极拳进行解读。作者指出太极拳从一种格斗术演化为一项身体锻炼方式和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并且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力量和身体展演,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过程和结果。借助太极拳当中经由身体感官经验而产生的本土概念,作者强调了身体经验是构成认知模式和文化秩序的重要来源,从而在整合身体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维度。

并列题名:Body practice and culture order :anthropological description of tai chi chuan as a culture phenomenon

中图分类号:G852.11

责任者:杨大卫 ((1983~))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太极拳作为身体实践与文化现象的整体描述。分别从国家、社会、日常生活、团体以及个人体验等层面对太极拳进行解读。作者指出太极拳从一种格斗术演化为一项身体锻炼方式和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并且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力量和身体展演,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过程和结果。借助太极拳当中经由身体感官经验而产生的本土概念,作者强调了身体经验是构成认知模式和文化秩序的重要来源,从而在整合身体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维度。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身体何以成为问题 /1
    第二节莫斯及其“身体技术” /4
    第三节 中国身体观的人类学研究 /10
    第四节研究方法和框架 /15
    第一章 民族国家、太极拳与身体历史的宏观叙述 /17
    第一节张三丰的神话与太极拳的起源 /18
    一、张三丰其人及考证 /18
    二、太极拳名称的由来 /22
    三、张三丰形象与王朝更迭 /26
    第二节从一个武士家族的变迁看身体技术的演变 /27
    一、杨家拳第一代创始者和第二代传承者 /27
    二、杨家第三代和第四代传承人 /31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身体改造运动与太极拳的发展 /33
    第四节小结 /40
    第二章转型社会中的太极拳与身体展演 /42
    第一节全民健身与转型社会中的太极拳演变 /42
    第二节健康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政治话语 /46
    第三节 太极拳作为文化象征与社会动力 /50
    一、太极拳赛事的兴起与文化景观 /50
    二、太极拳作为一种社会凝聚力的生成 /52
    第四节太极拳对宗族和家庙复兴的影响 /55
    第五节小结 /57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与身体实践 /60
    第一节 以太极拳为核心的生活方式 /60
    一、郭师的“修道”之学 /61
    二、授拳是为了感恩 /63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修炼契机 /67
    第三节 文化大传统与太极拳之身体实践 /70
    第四节小结 /77
    第四章太极拳中的身体观呈现 /79
    第一节太极拳中的身体修炼机制——以自我为个案分析 /80
    一、“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82
    二、松柔 /83
    三、用意不用力 /85
    四、在二元对立中寻求一种稳定的整体 /89
    第二节太极拳当中的“内气” /90
    一、太极拳内气的文化源流 /90
    二、太极拳中的“气感”与“内气”的特征 /93
    第三节太极拳当中的身体为何物 /97
    第四节小结 /98
    第五章围绕身体经验展开的文化秩序 /100
    第一节身体经验与文化认知 /100
    第二节身体经验与认知超越 /102
    第三节身体经验与知识生产 /106
    第四节练拳群体内部的秩序建构 /107
    第五节小结 /114
    第六章身体经验的凡俗与神圣 /115
    第一节再论莫斯的“身体技术” /115
    第二节 肉身成道的理想 /116
    第三节 由凡俗通向神圣的身体超越性机制 /117
    第四节对于自我超越和超越后的人 /120
    第五节小结/122
    结论 /124
    参考文献 /126
    后记 /130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A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1217917 G852.11/37 1217917 在架可借
    A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1217918 G852.11/37 1217918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668523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