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 刘绍武著 刘惠生撰
ISBN/ISSN:978-7-5091-1182-6
价格:CNY28.00
出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载体形态:216页 ;23cm
丛编:《伤寒论坛》丛书
简介:作者积一生经验,提出“伤寒临床”之精义:“三部辨病位、六病定病性”,即“三部六病学说”。它将人体划分为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三部;每部都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张仲景经过临床生动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而本书则是在《伤寒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内容,进一步应用系统论的现代典范。
中图分类号:R222.29
责任者:刘绍武 ((1907.4~2004.12)) 著 刘惠生 ((1940.5~)) 撰
豆瓣内容简介:
《伤寒临床三部六病精义》张仲景经过临床生动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著成《伤寒杂病论》是医学历史上的一个创举,而“三部六病学说”则是在《伤寒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内容,进一步应用系统论的现代典范。本书适合中医研究人员、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等阅读参考。
豆瓣作者简介:
刘绍武:1907年4月3日生。早年受汤本求真(皇汉医学)启示,开始在实践中应用《伤寒论》的方剂,走上了“一病一方”和“合病合方”的道路。后经多年临床实践,开始认识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表、半表半里、里”的称谓是病位的概念,而“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是病性的归纳,创立了“三部六病”的学术思想。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目录:
前言引言:三部六病学说的历程第一章 三部六病学说概论 第一节 整体的概念 第二节 三部的概念和功能 第三节 三部六病证的概念和分类 第四节 三部六病学说的脉象观第二章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 第一节 表部病辨证论治 第二节 中部病辨证论治 第三节 里部病辨证论治 第四节 整体病辨证论治 第五节 六病的转化 第六节 六病的鉴别 第七节 三部六病医案第三章 《伤寒论》重辑并释 第一节 辨证篇 第二节 论述篇第四章 《伤寒论》述评 第一节 《伤寒论》著述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伤寒论》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伤寒论》历代评释简述 第四节 《伤寒论》辨证方法举要 第五节 《伤寒论》的医学成就 第六节 试论《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 第七节 《伤寒论》的病证系统观第五章 三部六病论析 第一节 哲学的启迪 第二节 医学的遗传与变异 第三节 医学的展望——异源同流后记方剂索引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状态 |
A | 医学院资料室 | 719782 | R222.29/8 | 719782 | 在库阅览 |
A | 医学图书借阅室(负一层西南) | 719781 | R222.29/8 | 719781 | 在架可借 |
A | 医学图书借阅室(负一层西南) | 719783 | R222.29/8 | 719783 | 在架可借 |
A | 医学图书借阅室(负一层西南) | 719780 | R222.29/8 | 719780 | 在架可借 |
A | 医学图书借阅室(负一层西南) | 719784 | R222.29/8 | 719784 | 在架可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553256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